氮化物陶瓷作為一類由氮與金屬或非金屬元素通過共價鍵結合形成的先進陶瓷材料,以其卓越的耐化學腐蝕性、電絕緣性、透波性能和熱性能,在高端工業與國防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氮化鋁(AlN)和氮氧化鋁(AlON)作為兩大代表性材料,因其獨特的性能譜系與應用前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
一、關鍵材料性能與核心應用
1. 氮化鋁(AlN):微電子領域的散熱基石
AlN以其極高的熱導率、優良的電絕緣性、低介電常數及無毒特性,成為理想的熱管理材料。隨著微電子技術向微型化、集成化、大功率方向飛速發展,電子元器件對散熱的要求日益嚴苛,AlN作為基片和封裝材料,正是滿足這一需求的關鍵,推動了其產業的蓬勃發展。
2. 氮氧化鋁(AlON):高端光學與防護領域的明星材料
AlON集優異的光學、力學和熱物理性能于一身,是其所在領域的明星材料。
光學性能卓越:在可見光至中紅外波段具有高透過率,理論值可媲美單晶藍寶石,是導彈紅外窗口、激光器保護罩等光學元件的理想選擇。
力學性能強悍:兼具高硬度、高抗彎強度及優異的高溫力學性能,使其適用于高溫觀察窗和透明裝甲。
化學與熱穩定性:耐酸堿、抗氧化、抗熱震,能適應各種惡劣環境。
綜合比較,AlON作為透明陶瓷其性能媲美于藍寶石,不僅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而且具有高強度、高硬度,同時還耐高溫和耐雨蝕、沙蝕,但其制備成本低于藍寶石,且比藍寶石更適合于制造成復雜外形構件。因此,AlON陶瓷成為最具有發展前途的紅外窗口材料之一。
二、高性能陶瓷的制備挑戰與核心技術
高性能AlN與AlON陶瓷的制備面臨多重挑戰,主要集中于粉體合成與陶瓷燒結兩大核心環節,且極度依賴于先進熱工裝備的技術支撐。
1. 粉體合成的挑戰與工藝選擇
獲得高純、超細的粉體是制備高性能陶瓷的先決條件。粉體純度不足易導致后續產品性能下降,而粉體的粒度分布則直接影響燒結活性和最終陶瓷的致密性。
AlN粉體合成:現存已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制備技術主要有直接氮化法、碳化還原法以及高能球磨法。直接氮化法原料豐富,工藝較簡單但產率低;碳化還原法產品純度高但生產成本高;高能球磨法生產效率高但產品質量較低。此外,還有高溫自蔓延合成法、等離子化學合成法、化學氣相沉積法、溶膠凝膠法、原位自反應合成法等。
AlON粉體合成:主流方法包括高溫固相法與碳熱還原法(CRN法)。
?高溫固相法:采用高純Al?O?和AlN在氮氣氣氛下反應合成。該方法面臨AlN原料易水解的難題,使得混料工序復雜、周期長、成本高,難以規模化。且反應產物中常殘留未反應的Al?O?或AlN,難以去除,嚴重影響最終陶瓷性能。
?碳熱還原法:以碳粉為還原劑,與高純Al?O?在氮氣氣氛中反應。此方法反應更完全,產物粒徑更小,且殘留的碳易于去除,具有工序簡單、周期短、成本低的優勢,更適合工業化大規模生產。
相比而言,CRN法工序簡單、工期較短、成本低,適合工業化大規模生產。但是,在CRN法反應過程中,特別是批量合成過程中,AlON相的形成極易受到溫度和氣氛的影響,且采用不同的混合方式制備的原料混合物反應活性不盡相同。因此,合理調控CRN法合成AlON粉體反應中的原材料及其混合方式和合成工藝,才有望獲得物相批次穩定、組分一致的純相AlON粉體,從而有助于實現綜合性能優異的AlON透明陶瓷的制備。
2. 陶瓷燒結的共性難題
無論是AlN還是AlON,其強共價鍵特性導致燒結難度極大,所需溫度高且不易致密化。燒結過程中需精確控制溫度曲線、氣氛壓力及保溫時間,任何偏差都可能導致晶粒異常長大、氣孔殘留或相組成變化,從而影響陶瓷的最終性能。此外,大型裝備的熱場均勻性、超高純熱場材料的制備以及長期高溫下的氣氛精密控制等都是產業化面臨的重要技術瓶頸。
湖南頂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以國家重大工程需求為牽引的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在特種熱工裝備及材料研制領域深耕多年,在AlN和AlON的制備技術上取得了顯著突破。
?在AlN領域:開發的連續式氮化爐實現了材料的連續化生產,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一致性。
?在AlON領域:依托近20年的熱工裝備研發經驗,頂立科技通過裝備與工藝的深度融合,成功攻克了高純超細AlON粉體碳熱還原批量穩定合成的技術瓶頸。目前,公司已具備年產噸級高純(純度≥99.9%)、超細(D50: 1~5μm可調控)AlON粉體的生產能力,產品能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多元化需求。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與產業化能力的形成,為高性能AlON透明陶瓷的研發與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堅實的材料基礎。
AI輔助創作聲明:本文在寫作過程中使用了人工智能(AI)技術進行輔助生成,最終內容由作者修訂并發布。